集安市隶属于吉林省通化市的县级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边境线长203.5公里,是我国对朝三大口岸之一;西南与辽宁省接壤,北与通化市接壤。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风景秀丽,素有“东北小江南”之称。全市幅员面积为3217平方公里,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1个乡镇、3个街道,126个行政村, 总人口23万人。有汉族、朝鲜族、满族等9个民族,是中国东北的边陲重镇和长白山地区商品的重要集散地。集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前37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高句丽在鸭绿江中游和浑江流域建立政权, 3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今集安市区),集安作为高句丽都城长达425年。668年高句丽灭亡后,又经历了渤海、辽、金、元、明各朝。清光绪28年(1902年)建立辑安县,1965年改为集安县,1988年5月改为集安市,1988年7月被省政府确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4年7月,世界遗产大会将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集安是一座历史厚重的古老城市,早在新旧石器时代,就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公元3年高句丽的第二代国王——琉璃王迁都集安。集安作为高句丽的国都历时425年,经历了十九代王,是当时东北政治、文化、经济交流的中心。古代的灿烂文化在集安境内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级)、洞沟古墓群、丸都山城(国家级),其中高句丽古墓群七十五座、古墓万余座,号称“东方金字塔”的大型王陵十余座——将军坟最为雄伟。还有号称“海东第一碑”的好太王碑,号称“东北亚艺术宝库”的壁画墓二十余座,数五盔坟的壁画最绚丽多彩。集安文物古迹对研究中国历史与考古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高句丽古迹在集安市周围的平原上,分布了一万多座高句丽时代的古墓,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洞沟古墓群”。2004年7月,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将军坟 位于集安市东北约4.5公里的龙山脚下,“东方金字塔”之称,建于公元五世纪初,为高句丽王朝第二十代王长 寿王之陵。 整座陵墓呈方坛阶梯式,边长31.58米,高13.1米,用石条 1100多块,其势宏伟壮观。 这座方“坛阶梯石质”古墓,采用精琢花岗石砌筑,共七阶,其中最大一块长5.7米,宽1.12米,厚1.10米,重约32吨左右。其余六级,每阶皆由三层石条砌成。整个陵墓呈正方形,底部面积997平方米,顶部面积为270平方米。在陵墓的第五阶正中,有早年打开的闲道,可通墓室。墓室呈方体,边长5米,高5.5米,四壁用6层石条砌筑,墓顶覆盖一块巨大而完整的石板,平面达50余平方米,重约50多吨。 好太王碑 集安市区东4公里外的禹山脚下,为高句丽第19代王"好太王"的墓碑。好太王碑建立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414年)。是用一整块角砾凝灰岩稍加修凿而成,略呈方柱形。这种石料多见于集安的良民和上下活龙一带的鸭绿江边。好太王碑高6.39米,幅面宽1.34~2.0米不等。高句丽工匠们修凿成形以后,将它立起来,然后书写、镌刻。四面环刻汉字碑文,共付44行,每行41字,除去行文及碑石缺损空刻,共1775个字。碑文为汉字,大小在9-10厘米左右,为方严厚重的隶书,也保留部分篆书和楷书,形成一种方方正正的书法风格,是我国书法由隶入楷的重要例证之一。 好太王陵 位好太王碑西南200米,为高句丽第19代王"好太王"的之墓。始建于391年。是现存高句丽王陵中唯一确知年代、葬者的典型墓葬。 好太王陵是一座大型方坛阶梯石室墓,好太王陵的方坛构筑前曾下挖80厘米的基槽,奠基90厘米,由于一千六百多年的地层变化,方坛基部变动较大,边长66米左右,近于正方形,残高14.8米,方向近于正西。太王陵的内外结构与将军坟略有不同,太王陵目前可见16级阶梯,第一级阶坛由5重修琢工整的石条垒砌,顶部修筑墓室,东西2.95米,南北3.25米,藻井上部石条稍内收,盖顶石系一整块长园形石板头长径8.4米,短径5 米,厚0.8米,墓室高3米,墓道长5.3米,宽1.85米。 丸都山城 位于集安城北的丸都山上,与国内城相距2.5公里(千米)。是高句丽早、中期的著名城址之一。它既是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又曾作为高句丽王都使用,在高句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丸都山城与国内城相互依附,互为都城,形成了世界王都建筑史上附合式王都的新模式,为世界古代都城史书写下了壮丽的篇章。 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文献记载,西汉元始三年(3年)高句丽迁都于国内,筑“尉那岩城”建安二年(197年),高句丽与同臣属于曹魏的公孙氏政权发生过一次大规模战争,高句丽溃败,国内城被毁。建安三年(198年)高句丽第十代王山上王加固扩建尉那岩城,修筑大型宫殿,尉那岩城更名为丸都城。209 年,山上王移都于丸都,至此,丸都山城的整体布局基本完备,成为高句丽时期唯一一处以大型宫殿址为核心规划整体布局的山城王都。 丸都山城是凭借自然山势的走向构筑城垣,城墙高低起伏。在山崖陡峭险峻处筑低矮城垣或不筑,山脊平缓处,高筑城垣,使城外高培绝壁,防御能力增强。山城北高南低,形若向南倾斜的" 簸箕"。城垣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周长6395米。丸都山城环山为屏,山腹为宫,谷口为门,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山城防御坚固,城内却又宽敞自如,环境优美,使建筑、军事、生活、生产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首创了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口簸箕形山城的建筑模式。这种因地制宜的创造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高句丽民族建筑才华、筑城理念的充分展示,高句丽在丸都山城营造方面的“奇思妙想”,使其成为中世纪都城建筑的杰出范例。 国内城 位于集安市市区中心地带,古城墙经历千年,依然坚实牢固,都城风范,潇洒依旧。汉元帝建昭二年(前37 年)朱蒙在西汉玄菟郡辖地内建立了地方政权, 号高句丽。初期都城为纥升骨城(今辽宁桓仁县五女山山城),西汉元始三年(3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今集安市),同时筑尉那岩城(后称丸都)。至北魏始光四年(427年)移都平壤前的425年间,国内城一直是高句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高句丽古墓壁画 集安古墓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基本可以分成三种。早期和中期的壁画,拙朴、雅气,充满灵性,十分贴近现实生活,流露出一种天真和幽默,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高句丽民族的乡土乡情和社会风貌。在这些壁画上, 人们可以看到:贵族和妻妾宴饮,厨房中厨师在烹鱼炒肉。喜爱舞蹈的高句丽人排起长队,头戴羽饰,挥动双臂,跳起集体舞, 或者表演独舞。市集上的表演更热闹,在大树下有耍猴的,表演幻术的,玩杂耍的。争战和扩大疆土是高句丽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双方将军身披铠甲,头戴兜鍪(móu盔),战马也披着铁甲,兵刃相加。双方的步兵也扑打在一起。战胜者举刀砍杀俘虏, 被俘者跪在马前,引颈待毙…… 集安古墓壁画除了上述反映生活风俗的内容之外,还有极大一部分是神话传说和宗教内容,特别是晚期的壁画,这种内容占了主体。其中描绘四神的壁画较多。朱雀、玄武、青龙、白虎,这四方之神,在一些古墓中成了中心主题,独占四壁。流畅的线条,对比的色彩,夸张的形象,神秘的气氛,体现出高句丽画师的技艺更加纯熟,笔法更加洗练和生动。此外,须弥座上的佛祖、菩萨群像、护法狮子、童子、莲花等宗教内容也出现在壁画中。更为引人入胜的是,伏羲、女娲、神农氏、飞天、乘龙仙人、驾鹤、仙人、伎乐人、造车的奚仲、神力士和日月星辰也出现在壁画上。这一现象,正好说明,高句丽文化与炎黄文化一脉相承。高句丽壁画另一个特点是装饰图案。主要有“王”字连续花纹,莲花图案,环纹图案等等。这些图案简洁明快, 富丽高雅,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最佳答案
版权声明:本回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您认为本回答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至wznxs#foxmail.com 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问答:终极三国》的片尾曲《够爱》是谁唱的
下一问答:齐齐哈尔有多少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