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1)
A专著英文Liu, Kang,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al Trends in Chin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4.Liu, Kang, Aesthetics and Marxism: Chinese Aesthetic Marxists and Their Western Contemporaries,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0.Liu Kang, and Xiaobing Tang,Politics, Ideology, and Literary Discourse in Modern China.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3中文刘康,《文化·传媒·全球化》,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刘康,《全球化/民族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刘康,《对话的喧声---巴赫金文化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大陆版 1995年(大陆第二版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台湾麦田出版公司台湾版,1995年一版,2001年再版。本书被曾军著《接受的复调:中国巴赫金接受史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称为中文学术界对巴赫金理论最全面完整的接受,“直到现在还没有第二本能取代它的地位。”刘康、李希光,《妖魔化中国的背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本书为96-97年中国社科、政论类畅销书,累计发行50余万册,并有香港大公报出版公司香港版、台湾捷佑出版公司台湾版。本书受到美国《华盛顿邮报》整版书评,以及美国CNN电视台、《华尔街日报》、《新闻周刊》、《时代周刊》等主流传媒报道与评论。美国出版的英文节译本Demonizing China: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U.S. Press, Special Issu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30. 2 (Winter 1998-99)。刘康、李希光,《妖魔化与媒体轰炸》,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英文(收录于SSCI, MLA Index,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等)1、“Reinventing ‘Red Classics’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Novel: A Forum on Fiction, 4( 2007):49-77.2、“The Short-Lived Avant-Garde: The Transformation of Yu Hua,” Modern Language Quarterly, 63.1 (March 2002): 89-118.3、Popular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of Popul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Boundary 2, 24.3 (Fall 1997): 99-123.4、Hegemony and Cultural Revolution. New Literary History, 27.4 (1996): 34-51.5、Is There an Alternative to (Capitalist) Globalization? -- The Debate about Modernity in China. Boundary 2, 23. 3 (Fall 1996): 245-269.6、The Legacy of Mao and Althusser: Problematics of Dialectics, Alternative Modernity, and Cultural Revolution. Rethinking Marxism: A Journal of Economics, Culture, and Society, 8.3 (1996):1-25.7、Aesthetics and Chinese Marxism.Positions: East Asian Cultures Critique, 3.1 (1995):595-629.8、Politics, Critical Paradigms: Reflections o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Modern China, 19.1 (1993): 13-40.本篇论文为美国的汉学核心期刊《近代中国》中国现代研究专辑的中心论文,由美国学者Perry Link、加拿大学者Michael Duke以及美国华裔学者张隆溪对该文作出长篇评论与回应, 展开对美国学术界的中国现代文化研究范式的争论。9、Subjectivity, Marxism, and Culture Theory in China. Social Text 31/32 (1992): 114-140.中文论文1、“巴赫金对话理论在当代文化批评中的命运”《中国社会科学》,86期 (1994年): 161-177页。2、“从区域研究到文化研究:人文社科学术范式转换”《文艺研究》,6期(2007年):12-21页。C当前主要研究项目1、国家形象与城市文化创新,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委托课题。2、Chinese Media and Popular Culture (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研究, 杜克大学中国传媒中心核心项目(获美国政府教育部Title IV研究基金资助),与中国南京大学高级人文社科研究院合作山阳公刘康东汉最后一个皇帝即汉献帝刘协,在亡国之后,被曹丕贬为山阳公,食邑1万户,位在各诸侯王之上,建都山阳郡下的浊鹿城(一名青阳城,在今河南省修武县东北)。这样,东汉灭亡后,东汉皇室遗民便从洛阳徙居浊鹿。山阳公刘协贬封为公后14年即魏青龙二年(234年)三月庚寅去世,葬于禅陵(在今修武县西北),追谥汉孝献皇帝。献帝娶皇后伏氏、曹氏,生数子,见于记载的有7个:皇太子刘冯,封南阳王,早逝;皇子刘熙、刘懿、刘邈、刘敦,建安十七年(212年)分别被封为济阴王、山阳王、济北王、东海王,东汉灭亡后又一同被贬为列侯;另有伏皇后所生2皇子不知名,被曹操杀害。刘协去世后,因太子刘冯早逝,改由嫡长孙桂氏乡侯刘康嗣袭为第二任山阳公。刘康在位51年,西晋代魏后仍旧袭爵为山阳公,直至晋太康六年(285年)去世,他的儿子刘瑾袭爵为第三任山阳公。刘瑾在位4年,于太康十年去世,由他的儿子刘秋袭封为第四代山阳公。刘秋袭爵20年,永嘉三年(309年)五胡乱华时被胡人所杀,山阳公国至此灭亡。山阳公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南一带,部分则迁到日本。。晋书里多次提到刘康
评论 (2)
非常感谢您的详细建议!我很喜欢。
不错的回答我认为你可以在仔细的回答一下
分享你的回答
提问者
母亲节特惠:花束买一送一
精选花束,为母亲送上最温馨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