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早期:英国商人杜兰德(Durand)为了向清政府宣传铁路的优越性,在北京宣武门外自资修建了0.5公里长的一小段“展览铁路”。第一条真正营运的铁路,是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由英国怡和洋行擅自铺设的吴淞铁路(上海~吴淞),全长14.5公里。因当时无论是清政府还是民众对铁路都十分保守顽固,视铁路如洪水猛兽,通车营运一年后(1877年)就被清政府以28万5千两白银赎买,即被拆除。第二条铁路,也是第一条清廷主张兴建的官办铁路、中国的标准轨距铁路,是光绪七年(1881年)由直隶总督李鸿章下令铺设的唐胥铁路(河北省唐山~胥各庄),全长9.2公里。为了将唐山附近开滦煤矿的煤运出去,经清廷批准,聘英国人金达为总工程师,由开平矿务局集资修筑唐胥铁路。但李鸿章为避免激起反对,起初只以骡马为动力,至光绪八年(1882年)才开始使用蒸汽机车牵引。唐津铁路后又于1890年、1892年、1893年分别延伸至古冶、滦州和山海关,改称津榆铁路。十九世纪后期,英、法、俄、日等国多次侵入中国,强迫中国与之签定不平等条约,从而在中国的土地上获得各种利益和权利,当中也包括了修筑铁路的“路权”,同时也意味着主权的损失,令列强大肆在中国掠夺资源、建立势力范围、意图瓜分中国。例如于1898年签订的《胶澳租界条约》即允许德国在山东省修筑胶济铁路,并在沿线30华里范围内开矿挖煤。其他例子尚包括《中俄密约》(容许俄国在中国东北修筑大清东省铁路)、《中法条约》(促使法国在云南修筑连接法属印度支那的滇越铁路)等。虽然当时中国面临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但这段时期中国铁路发展大大加快。